当前位置: 首页 > 交通出行专区 > 新闻动态 > 图片新闻

市交通运输局抓实农村公路桥梁安全隐患排查整治

发布日期: 2025-09-07 11:10:48 来源: 浏览次数: 字体【

打通安全保障“最后一公里”——市交通运输局抓实农村公路桥梁安全隐患排查整治

清晨的阳光洒满乡野,一辆辆载满蔬菜瓜果的农用三轮车正朝着城镇集市赶去,整修一新的大小桥梁,成了连接田间地头与幸福生活的“致富桥”。今年3月以来,市交通运输局以能力作风建设提升为抓手,将农村公路桥梁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作为“民生实事”攻坚项目,用“严细实”的作风打通安全保障“最后一公里”,让每一座桥梁都成为检验作风建设的“试金石”。

全面“体检” 摸清桥梁“健康底数”

农村桥梁遍布乡野,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百姓生活。为精准掌握每座桥梁的“健康状况”,市交通运输局组建工作专班,整合公路养护、工程管理、安全监督等多部门力量,建立“分片负责、全域覆盖”的排查机制。技术骨干们带着检测仪器深入各县(市、区),对桥梁结构、支座、栏杆、桥面等关键部位开展“拉网式”排查,详细记录病害情况、标注隐患等级。

“哪怕是几毫米的裂缝、松动的栏杆,都可能藏着安全风险。”专班成员孟祥武介绍,排查中他们坚持“一桥一查、一桥一录”,最终形成的隐患台账清晰记录着每座桥梁的问题症结,为后续整改提供了精准依据。

精准“施治” 分类破解隐患难题

“隐患不消除,整治不收兵”。针对排查出的隐患,市交通运输局实行“分类施治”。对栏杆松动、桥面坑洼等一般隐患,要求养护单位“即查即改”,短期内完成修复;对结构复杂的隐患桥梁,组织专家制定专项整改方案,明确工期、责任人和技术标准,实行“动态销号”;对排查出的35座五类危桥,果断采取交通封闭措施,同步推进便桥、便道建设。

“封桥不能封路,得让群众出行不受影响。”在危桥处置过程中,同步规划绕行路线,选用轻型材料加快便桥修建进度,通过乡村广播、公告栏、官方新媒体平台及时发布绕行通告。

长效“养护” 守好群众“放心路”

“这座大岭桥建于1991年,2014年进行过桥面翻新,今年7月完成桥梁主体及附属工程建设。”在市交通运输局的桥梁管理系统里,每座桥梁都有详尽的“健康档案”,从建设年代到历次养护记录,从隐患处置到监测数据,实现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

隐患整治不是“一锤子买卖”,更要靠长效管理守住成果。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金国良介绍,我们将定期开展“回头看”复查,防止隐患反弹。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引入新技术提升养护水平,推动农村桥梁管护从“被动修”向“主动防”转变。

目前,已督导各县(市、区)交通运输局对35座五类危桥采取封闭交通措施,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同时,指导、监督各地及时修建便桥、便道或开辟绕行路线。此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已惠及4个乡镇、4个村屯、11个林场的1.4万余名群众。

曾经的“隐患桥”变成了“放心桥”,平整的桥面、牢固的栏杆让群众出行安全感显著提升。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郝春雷表示,下一步,将加快推进农村公路桥梁的建设,提高养护水平,为广大群众创造更加安全、便捷、畅通的出行环境,让每一座农村公路桥梁都成为守护民生、助力振兴的“安心桥”。

责任编辑: 信息来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