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黑河市教育体育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五育融合”为核心,统筹推进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形成了具有边疆办学特色的科学教育发展实践路径。
一、顶层设计与机制创新:科学教育融入“五育”全局
黑河市教育体育局将科学教育作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通过政策引导和机制创新推动科学教育与“五育”深度融合。一是创新育人模式。全市建立93所“生本教育”改革示范校、36所STEAM教育实验校,全面推广STEAM教育,将科学探究与艺术表达、劳动实践相结合,形成跨学科综合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二是强化教育保障。自2018年以来,先后投入2.5亿元,提高和改善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市县财政连续三年投入资金2674.02万元用于STEAM教育改革,为科学教育提供硬件支撑。三是完善师资队伍。通过“国培计划”和校企合作项目,培养科学教师专业能力,邀请科学专家、科技人才担任科技辅导员、科学副校长,提升课后服务的科学性与趣味性。
二、课程建构与教学改革:打造多元化科学实践平台
黑河市教育体育局以课程改革为抓手,构建“课堂+实践+社会”三位一体的科学教育体系。一是推进跨学科融合课程。在小学阶段全面推行“科学+基础课程”模式,如将语文与科学知识结合,通过双师课堂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在中学阶段将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计入中考成绩,培养科学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二是推进实践基地体验式教学。依托全市科技馆、博物馆等科普教育基地,开展生态环保实验、人工智能体验等活动,年均参与学生超千人。三是打造课后服务新模式。开设科技制作、创客活动等实践项目,全市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文体科技活动类课程占比为43%。
三、校地合作与资源整合:构建科学协同育人网络
黑河市教育体育局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资源优势,构建形成科学教育共同体。一是搭建高校联动平台。通过委托东南大学、广州生本教育研究中心等高校院所开展教师培训指导、跟岗学习等方式,开展教师培训与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科学素养和教学能力,以及科学教育专业水平,累计进行培训活动100余场,受益教师近千余人。二是畅通社会参与渠道。通过“科学副校长”全覆盖机制,聘请卫健、气象、农业、环境、科技等领域专家多方协作入校开展科学教育指导,定期开展科普讲座与实验活动,进一步丰富科学教育形式和内容。
四、教学成效与能力提升:培养师生科学教育素养
目前,黑河市科学教育已初见成效。一是学生科学素养显著提升,各类学生竞赛佳绩频传。在2024年举办的黑河市中小学生创意编程选拔赛上,全市20名优秀学生被推荐到省里参加专项赛事。在黑龙江省第十二届中小学机器人大赛暨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选拔赛中,2名学生获初中组机器人足球赛冠军;1名学生获小学组机器人足球赛冠军;2名学生获小学组“太空之旅”工程挑战赛冠军,代表黑龙江省中小学生参加全国机器人大赛。二是教师素质能力不断增强,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持续优化。我市教师获得2022年黑龙江省基础教育教师能力素质提升省级竞赛STEAM专项奖;26名教师获得省级基础教育教师能力素质提升现场竞赛与材料竞赛奖。黑河市第五小学《快乐雪爬犁》教师课例入选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STEM精品课程资源丛书》。嫩江市源明湖学校教师案例被国家级刊物收录。在2024年国家级科技竞赛中,黑河市教师荣获多项奖项。三是学校教育教学影响力和社会美誉度进一步增强。黑河市第八中学、逊克县民族中学、五大连池市鑫瑞小学入选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嫩江市荣获省级义务教育改革实验区,黑河小学、黑河市第三中学、逊克县农场学校荣获省级义务教育改革实验校。孙吴县第三小学教育集团科创团队获得4项国家专利知识产权局专利发明。
在下步工作中,黑河市教育体育局将持续深化“五育融合”框架下的科学教育改革,通过科学教育与五育有机融合,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科学教育模式,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国际视野的新时代人才提供“边疆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