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保障服务专区 > 新闻动态

黑河市医疗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发布日期: 2025-09-07 10:15:39 来源: 浏览次数: 字体【

“十四五”期间,我市积极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统筹推进待遇政策、基金监管、支付方式、经办服务等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推动医疗保障事业提档升级,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与满意度。

扩面提质筑牢医保根基。我市持续巩固全民参保成果,通过精准动员、动态监测和资助参保政策,实现困难群体应保尽保。截至今年6月30日,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89.58万人,目标完成率100.65%。依托标准化信息库与精细化动态管理,特困人员、孤儿、低保等群体参保率达到100%,织密织牢医疗保障兜底网。

待遇保障水平持续跃升。聚焦群众就医痛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普通门诊统筹年度最高支付限额提升至200元,城乡居民医保报销比例提升至一级90%、二级80%、三级65%,城镇职工医保在职人员提升至一级90%、二级85%、三级80%,退休人员提升至一级93%、二级88%、三级83%。将支气管哮喘纳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性病管理,覆盖职工和居民医保患者,年度最高支付限额分别达3000元、1500元。生育保险政策优化调整,生育津贴发放天数增加至158天,且津贴将直接发放至参保人本人,惠及全市享受生育待遇的女性。

改革创新驱动效能释放。在省内率先落地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2.0版付费改革,推动慢性气道阻塞病等8个病组实行“同城同病同价”,有效平衡医疗资源与费用控制。推进医保基金市级统筹,构建基金统收统支管理模式,实现政策、服务、信息等“五统一”。常态化开展药品和医用耗材集采,累计落地国家和省际联盟集采药品1041种、医用耗材64大类,首批643家医药机构纳入集采“三进”工程,切实降低群众用药负担。

监管体系筑牢基金防线。我市积极创新“技防+人防”的监管模式,运用大数据分析、人脸识别等技术,构建事前预警、事中拦截、事后审核的全链条智能监管体系。以日常监管、交叉互检、飞行检查为抓手,“十四五”期间累计追回违规医保本金6591.43万元,行政处罚1703.09万元。

服务升级惠及全域民生。深化医保经办服务标准化建设,实现异地就医备案、转移接续等业务“跨省通办”,12393服务热线受理咨询超7.58万件,满意度达99.88%。扩大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门诊慢特病省内直接结算病种增至24种,作为参保地累计惠及14.17万人次,结算金额近1.35亿元。依托线上线下融合服务模式,推动参保登记、信息查询等高频事项“就近办”“掌上办”,切实打通医保服务“最后一公里”。

责任编辑: 信息来源:

分享: